先须辨疮口,平而无水者,止于郁热而已。血因衄而虚,不能养目。
实者,脾湿盛,令筋脉缓软,宜去湿。火郁肺经气分,喘咳面肿,身热无痰,泻白散。
朴硝研,对入鸡苏,丸如弹子大,含化,不过三四丸。 劳嗽,有因久咳嗽而成劳者,有因病劳而咳嗽者,其证寒热往来,或独热,潮热盗汗,咽喉干痛,精神疲困,痰或浓或淡,或带血腥,语言不出,保和汤、滋阴清化丸、五汁膏,并可用。
《经》谓∶开,故流涎。少用则助壅于上,多用则峻补于下,以人参一两,少加升麻,一服即愈,所谓塞因塞用也。
凡邪在经为表,在胃为里,今邪在膜原,正当经胃交关之所。再以参术调中汤,调理平复。
继而脉洪大数,自汗而渴,邪离膜原,未能出表也,宜白虎汤辛凉解散,脉静身凉而愈。其后,破烂腐衣,叠若虾皮,声音雌哑,臭腐延蚀,妨碍饮食,宜知柏地黄汤。